护理之困,老人无奈在医院占床

新年伊始,黑龙江、江苏等省陆续传来试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消息。医养结合,作为国家已经明确的养老产业发展趋势,这些探索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与此同时我们发现,跟医养结合密切联系的养老护理服务,还鲜有试点。目前我国尚未将养老护理服务纳入制度保障,不能给予费用报销,这也导致了我们的护理服务能力和模式都还较弱。

纠结了一个月之久,在山石网科工作的赵杰最终还是决定让妻子辞职来照顾奶奶。

家住北京大兴黄村的赵杰自幼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两年前爷爷因病去世后,赵杰就成为了奶奶唯一的依托。顾虑到奶奶年事已高,一个人生活会有诸多不便,赵杰就把奶奶接来同住。虽然已经73岁高龄,奶奶依然手脚麻利,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

可就在一个月前,意外发生了。奶奶夜里起来上厕所突发脑中风。虽然抢救及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自此变成了“半身不遂”。

  护理之困

如何照顾出院之后的奶奶,成为赵杰最头疼的问题。因为根据医生的嘱咐,奶奶每日都需要按摩一次,以促进皮肤和肌肉的血液循环。为防止褥疮,每隔2至3小时就需要翻身一次,大小便也需要人帮忙。此外,每日还需要辅助关节活动数次。一句话,奶奶需要有专人照顾,但赵杰和妻子都是上班族。更重要的问题在于,赵杰和妻子都不懂医术,根本就不了解康复护理知识,照顾奶奶纯粹是一些“现学现卖”的护理方法。

一个星期下来,赵杰和妻子格外疲惫,还因请假被扣了不少工资。请个保姆来照顾,成为夫妻俩一拍即合的选择。

难题也接踵而至,保姆要么不懂康复知识,要么嫌弃脏累照顾了几天就走。后来经人介绍,赵杰找了一位医院的护工,管吃住日薪200元。体验了几日之后,老人满意,赵杰放心。可问题又来了,加上其他费用,每个月的花费就有8000多元,是妻子月收入的2倍。因为不是住院,医疗保险不给报销,这让夫妻俩有些吃不消。

赵杰有些后悔让奶奶出院了,如果“赖”在医院里,不仅能得到专业的护理,床位费一天只有几十块钱,护理费也低,夫妻俩还不用请假,比在家“划算”多了。赵杰说,奶奶住院期间,他发现类似奶奶症状的人,有很多就是这样“占床”的。

  无奈的“占床”

对于“占床”现象,老人家属可能有些哭笑不得,但对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公司健康保险专家许志伟来说,却已经司空见惯。

“选择‘占床’,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目前严重缺乏专业的护理人员,老人回家之后往往很难得到专业的护理服务;另一方面,康复护理服务的费用在我国没有纳入医保报销的范畴,只能自筹。所以为了节约开支,也为了保障护理质量,一些慢病老人更倾向于在医院待着,多待一天是一天。但这样长期‘占床’,在我国本来就很紧张的医疗资源状况下,必将进一步加剧医院住院难。”许志伟表示。

“因此,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探索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医养结合模式,比如将护理服务纳入医疗保障的范畴(或由人社部建立独立的护理费用报销体系)可能更有意义。这样,慢病老人、失能老人或者半失能老人在不需要住院的时候,就会倾向于选择在家康复(护理),而不是想方设法待在医院里。”许志伟说。

据记者了解,虽然目前国内有些养老中心已经设置了医疗机构,也有一些养老机构和医院开展了合作,但这只是极小的一部分,且尚处于试点阶段。而按照我国的传统习惯,居家养老仍将是主要的养老服务模式,社区和机构养老只是辅助。并且,现有的传统养老机构还大都功能单一,往往只能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护,即使跟医疗机构开展了合作,也没有解决非住院老人的护理服务或慢病患者医疗费的报销困难问题。

国家应扶持行业“领头羊”

“养老护理服务保障制度的缺乏,还导致了我国以养老护理服务为核心的养老产业及相关产品的不成熟。与此相对的,是养老护理服务的市场需求却越来越强烈。针对这种供需矛盾,我们建议由国家成立一些类似公益性的养老护理服务公司,用低成本运营的方式来探索护理服务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这些公司不靠财政拨款,而是要依靠金融杠杆自负盈亏。当然了,国家需要给予一些政策扶持。扶持这些公司成为行业领头羊,从而由他们去引领整个养老产业市场的发展方向。”许志伟说。

就当下国内养老护理服务市场而言,虽然各路资本竞相逐鹿,大家还处于各自跑马圈地的状态,模式并不明朗。其发展也就不可复制,所以这些先行者最后究竟是占地为王还是画地为牢都还是未知数。

许志伟认为,较之企业的自我摸索,这种扶持行业领头羊的模式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更有成效,因为众多的老人正在变得更老,他们的晚年需要的不应是等待。

转载自:人民政协报,原标题:养老护理 不应总是在等待

继续阅读相关标签: